镇原天气_镇原天气15天预报
1.窑洞这种民居形式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2.甘肃庆阳的肉羊很出名?
3.四年级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4.乌鲁木齐什么时候看日食?
5.端午节的资料
6.与端午节有关的古诗、对联、故事和习俗
7.四大古镇是哪四大古镇
当时北魏朝廷由胡太后把持,胡太后重用宠臣小人,政治腐败不堪,境内内乱不止,朝廷毫无威信。其子孝明帝元诩逐渐年长,对权力被剥夺深感不满,对于胡太后的秽行也极度厌恶。母子矛盾日益尖锐。于是,孝明帝私下密诏尔朱荣进兵洛阳,尔朱荣大喜过望,立即发兵。后党得知风声后首先取措施,胡太后和姘头一起密谋毒死亲子孝明帝。兴头正盛的尔朱荣闻讯怒不可遏,发表慷慨激昂的宣言,立元子攸为帝,是为敬宗孝庄帝,勤兵拥众,直指京师杀来。胡太后的爪牙四散而逃,尔朱荣大军顺利入京,胡太后见了尔朱荣还想辩解,昔日连见天颜机会都极少的尔朱荣牛气冲天,拂衣而去,派军士把胡太后和她立的三岁小皇帝扔入黄河淹死。
但是,接着尔朱荣做了一件让后人唾骂的事。除掉灵太后和幼帝后,考虑到自己在朝廷根基尚浅,怕今后不好控制,想诛杀立威,听从亲信费穆劝说,出了一个狠招:庄帝循河西至河阴,引导百官于行宫西北,告之朝臣说要祭天,不能请。百官聚集之后,尔朱荣捡个高台四处望,立马于上,大声叱责说:“天下丧乱,先帝暴崩,都是你们不能辅弼造成。而且朝臣贪虐,个个该杀!”言毕,纵兵大杀, 史称“河阴之变”。死难朝臣人数极多,据《北史》、《魏书》记载有一千三百多人,《资治通鉴》记载有两千多,反正是上至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下至正居丧在家的黄门郎王遵业兄弟,包括孝庄帝的兄弟,不分良奸,全部杀个精光。 把迁到洛阳已经腐化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中的汉族大族消灭殆尽。有了此事,历史上骂名滚滚。“河阴之变”另一个后果,是尔朱荣和北魏朝廷和皇室之间已经没有调和的可能,尔朱荣也注定要成为北魏的乱臣贼子。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而且必须一直下去。尔朱荣当时不是没有考虑篡位,但是当时天下未定,属下意见不一,而且尔朱荣很迷信,派人铸他自己的金像。当时北魏王朝凡做重大抉择时,常常铸金人以卜吉凶。一共铸了四次,金像全部都没有铸成。尔朱荣信任的一个巫师也劝他,说天时人事都不成熟。于是重新迎回孝庄帝还宫,叩头谢罪,率军返回晋阳。 六镇起义之后,经过不断的战斗和吞并,葛荣的一支逐渐壮大,拥有燕、幽、冀、定、瀛、殷、沧七州之地。葛荣遂自称天子,建国号齐,改元广安。孝昌三年(528年)二月,葛荣杀另一个起义首领杜洛周并其部众。至此葛荣兼并四方武装,号称百万,南下围攻邺城,打算一举推翻北魏朝廷,一统天下。 但此时北魏的已经落入了尔朱荣的手里。
尔朱荣听说邺城被围之后,立即亲自率精兵七千,人携两马(一马为副,方便昼夜兼行),直扑河北。葛荣横行河北之地为时已久,又听说尔朱荣这么一点人马,大喜于色,十分轻视。可是,双方兵力上的悬殊差距却是事实,葛荣虽无百万雄兵,30万人马还是有的。尔朱荣先派兵埋伏于山谷间,准备出其不意地出击。又三人一组,派出几百组骑马四跃,扬尘鼓噪,让葛荣军人不知已方数目多少。双方近距离混战,考虑到刀不如棒好使,又发给兵士每人袖里藏棒一枚,以便近击。为了防止兵士贪功,割首及求赏,他又下令战后不以人脑袋为封赏的标准,只以大胜为准。随着尔朱荣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数千名精骑一齐左冲右突,来往挥击,将葛荣的30万大军一下子冲散。然后,尔朱荣回过身来,集中所有精兵杀向葛荣的中军,一战而擒之,于是葛荣全军崩溃。
战后如何处理降兵的问题上是非常棘手的,因为投降的人太多,一个士兵要处理一百多人降兵。尔朱荣的手段比项羽高明的多,他首先下令葛荣军士就地遣散,可以亲属相随,一概不问。等到这些散兵游勇出走百里之外,聚不起团来,尔朱荣才又派押领的官在各条路口等候,把降众分别集中起来,进行安置,原来的首领量才录用,编入自己军队服务,使新附降兵都感服他的处置。尔朱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竟使北魏的后续部队还没有发动就已经风平浪静了。 永安元年(528年)六月,河间人邢杲在青州发动流民起义。流民当时受到土著豪强的欺凌,早已怀恨在心,一听到邢杲起兵,顿时风起云涌,远近奔赴。邢杲自称汉王,年号天统,势力发展很快,不到一个月时间,人数发展到十余万。
北魏朝廷任命征东大将军李叔仁统率军队讨伐邢杲,双方交战多次,相持不下。北魏朝廷又派征虏将军韩子熙招降邢杲,邢杲先是诈降,继而重创魏军,在潍水大败魏将李叔仁。但邢杲未能利用这次有利的机会扩展势力。就在邢杲诈降前夕,北魏大军已镇压河北起义军,葛荣被俘往洛阳处死。北魏立即命行台尚书左仆射于晖率大军立即转头进攻邢杲。就在这时,葛荣余部韩楼再度起义,占据幽州,于晖部将彭乐率部逃亡,投奔韩楼。于晖不敢进军讨伐邢杲,率部退回。邢杲乘机西进,攻占济南。北魏朝廷急令上党王元天穆率兵讨伐邢杲。
永安二年(529年)四月,邢杲在济南兵败被俘,被送往洛阳斩首。 河阴之变之后,北海王元颢都仓惶南奔,投降南朝梁国。后来元颢请求梁武帝萧衍帮助其成为北魏的皇帝。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梁武帝认为这是一个向魏土拓境的大好时机,于是便欣然同意了。陈庆之受任为飚勇将军,送元颢北上洛阳。照理说这是一次具有相当规模的军事行动,可是梁武帝仅仅让陈庆之所部七千人孤军北上,并未在别处派军加以协助,这不由得令人怀疑起梁武帝的真正用意,很有可能梁武帝并不愿花费太多精力浪费在这个北魏的流亡贵族身上,只是想派陈庆之率领少部分军队敷衍一下。不过这不足万人的队伍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袭取铚城到夺取洛阳,陈庆之率军共取城32座,作战47次,战无不胜。至此,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归附,颂声四起。
此时,北魏将尔朱荣派上了用场。 尔朱荣闻听自己所立的魏庄帝元子攸奔逃于长子(上党县名),赶忙率兵奔赴,并与元颢和陈庆之在黄河两边双方对峙。陈庆之三日十一战,杀伤甚众。尔朱荣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在陈庆之这里吃了大亏,他马上改变策略,不再与陈庆之作正面接触。他制作了许多木筏,渡过黄河,直接抄袭元颢的本阵。因出其不意,元颢部一战即溃,他自己也在逃往临颍的路上被抓获,而洛阳随后就失陷了。如此一来,陈庆之四面受敌,尔朱荣不肯放过这个强劲的对手,亲自率领精兵马队追击陈庆之。正值嵩高河水暴涨,陈庆之军在追兵和大水的冲击下,死散殆尽。陈庆之削发装扮成和尚,只身一人步行逃回梁朝。 正当六镇起义蓬勃发展之时,北魏关陇地区胡汉人民也爆发大起义,起义者推羌人莫折大提为帅,大提自称秦王。南秦州(今和县西南洛谷镇)城民张长命等杀刺史崔游,响应大提。后高平的敕勒酋长胡琛、匈奴人万俟丑奴相继响应。不久,大提卒,子莫折念生自称天子,置百官,年号天建。后战死。建义元年(528年)七月,已统率关陇义军的万俟丑奴称天子,置百官,改元神兽。数年间,他们杀魏守宰,转战关陇各处。打败了萧宝寅、崔延伯等北魏将领,控制关陇大部。
永安三年(530年)春,平定关东后的尔朱尔荣派尔朱天光为统帅,贺拔岳、侯莫陈悦为左右大都督,并为副帅,领兵向关陇进攻。当时万俟丑奴自率大军围攻岐州(今陕西凤翔),另遣其大行台尉迟菩萨、仆射万俟仵自武功(今陕西武功东)南渡渭水,围攻北魏军的营寨。贺拔岳率骑兵千人前去救援,可此时尉迟菩萨业已攻破营寨引军而还了。贺拔岳就故意掠杀尉迟的吏民,借以挑逗激怒他。已经率军渡过渭河的尉迟菩萨果然上当,遂将步骑两万大军屯扎在渭河北岸,两军隔渭水相持。贺拔岳示敌以弱,有勇无谋的尉迟中计,贸然率骑兵渡河追击。贺拔岳乘其半渡之时挥军掩杀,大败敌军,生擒尉迟菩萨,俘获其骑兵三千;随即率军渡过渭北,收降尉迟留在北岸的那万余步卒,缴获了大量辎重。万俟丑奴闻知尉迟菩萨全军覆没,甚是惊恐,于是放弃岐州,北走退向安定(今甘肃泾川西北),在安定城北的平亭设建了营栅,以御官军。尔朱天光也率大军从雍州赶到了岐州,与贺拔岳会合。
四月初夏,天气渐热,屯扎在汧水、渭水间的官军故意歇军牧马,并放出话来:夏季天热,不利行军作战,等到秋凉再行进兵;并有意让俘获的丑奴军探子逃回,将情报告知丑奴。丑奴得知官军歇兵避暑、秋凉再战的机密情报,信以为真,遂放松了戒备,只派出部分军兵据险立栅,防敌攻袭;然后将大军解散为农,在平畴沃土的细川(古水名,即今南川河;源出今陕西麟游县,北流至甘肃灵台县东北汇入达溪河)流域耕田种地,放牛牧马,放眼望去,满目都是一派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官军见丑奴果然中计,遂潜发大军,黎明时分袭占了丑奴设防的主营栅,并将俘虏全都放了回去,以乱其军心。其他的营栅闻知主栅已失,误以为大势已去,遂无心抵抗,悉数降魏。官军一举袭破丑奴军的防线,遂昼夜兼程,直抵安定城下,丑奴的泾州刺史献城投降。丑奴失去了依托,只好丢弃平亭慌忙撤走,打算逃回老巢高平。尔朱天光命贺拔岳率领轻骑追击,丑奴领着部众刚刚逃到平凉,贺拔岳亦率轻骑飞马追及。不待丑奴军列成阵势,部将陈崇一马当先,单枪匹马冲入丑奴军中,直奔丑奴闯去。身经百战的丑奴大概是被陈崇的玩命气势惊呆了,没等他作出任何反应,就被冲到眼前的陈崇轻舒猿臂,硬生生地从马上拽过来,生擒于腋下。其部众亦皆被陈崇的神勇吓傻了,呆愣愣的不敢上前搭救被俘的皇上,及至见后继的官军陆续赶来,顿时崩溃而逃。六月,万俟丑奴部将万俟道洛率余众6000逃入山中。尔朱天光因马乏草,退屯高平城东,遣都督长孙邪利率200人镇原州(即高平)。万俟道洛暗与原州城民联络,袭灭邪利所部。尔朱天光率诸军攻原州,道洛战败,率众西走,进山据险固守,后归附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义军首领王庆云。庆云称帝于水洛城(今庄浪),以万俟道洛为大将军。七月,尔朱天光率诸军来攻。王庆云、道洛出战,均被俘,部众被魏军坑杀。
翌年四月,宿勤明达亦被魏军俘杀。关陇起义失败。 关西平定,尔朱荣基本统一了北方。 在尔朱荣基本平定北方之后,他和孝庄帝矛盾也日益尖锐。北魏朝政均由尔朱荣在晋阳控制。魏庄帝左右大臣、内侍,全是尔朱荣安插的眼线,皇帝一举一动这些人都会禀告给他。而且尔朱荣还要干涉孝庄帝的私人生活。尔朱荣的女儿本是孝明帝的侧妃,但尔朱荣却强迫孝庄帝立她为后。尔朱皇后也不是善茬,经常和皇帝过不去,发脾气耍性子。她常常说:‘我在天子面前放肆一些有什么关系?他本来就是我爹所立,我爹把帝位让给他已经很不错了。’
孝庄帝外有强臣逼迫,内有恶后威吓,经常怏怏不乐,随着境内的敌人被消灭,尔朱荣又申请入朝,准备进一步控制中央,为下一步篡位做准备,双方摊牌的时候终于到了。于是孝庄帝开始与一些皇族近臣密谋诛杀尔朱荣,其实做的本不严密,也传到了尔朱荣那里。所以尔朱荣的亲信都劝他抢先下手,但尔朱荣自信得很,认为孝庄帝决计没有这种胆量。堂弟尔朱世隆怀疑庄帝举动有异,自己派人在自家门上写个匿名贴子:“天子与杨侃、高道穆密谋,要杀掉太原王!”然后他自己装发现匿名信,揭下贴子呈送给尔朱荣。尔朱荣此时没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唰唰几下撕毁匿名贴,往地上吐了口唾沫:“世隆真是胆小鼠辈,谁敢生杀我的念头!”尔朱荣的妻子也劝他不要去洛阳,但尔朱荣不听。
尔朱荣入朝,当面问起外面传言,孝庄帝说:“外面的人都说您也要杀我,难道是真的?”这样的巧妙反问使尔朱荣无言以对,以后每次入朝觐见,左右从人不过数十,还都空手不带兵器。而帝党方面刺杀尔朱荣的行动却加紧进行。530年九月戊戌日(530年11月1日),孝庄帝埋伏兵士在明光殿东序,然后遣使飞报尔朱荣。声称尔朱皇后刚刚生下太子,皇宫内文武百官络绎不绝地到府上道贺,祝贺尔朱荣荣升为外公。尔朱荣并不起疑,遂进宫入殿。见到孝庄帝,尔朱荣未等开口道喜,忽然见孝庄帝手下两个人手里提刀从殿东门跑进,他马上惊起,直奔御座想挟持孝庄帝抵抗。孝庄帝膝上早已横备一刀,见尔朱荣冲上,直刺入腹,一代英雄应声毙命。众人举刀乱砍,亲信元天穆也死在乱刀之下。跟随尔朱荣入宫的十四岁儿子尔朱菩提以及从人三十多个全被伏兵所杀。
窑洞这种民居形式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挂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药: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百草”,亦药草之俗。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茶、制凉茶: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挂艾草、菖蒲、榕枝: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艾的习俗。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也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躲端午:
是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雨:
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划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杂药。”。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跳钟馗:
跳钟馗、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2.悬挂钟馗画。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据北宋沈括《梦溪补笔谈》记载: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梦二鬼。小鬼窃得皇上玉笛及杨贵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大鬼道:“臣为钟馗,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唐明皇醒后,即病愈,便召画工吴道子,嘱其按梦中情景画钟馗捉鬼图,道子挥笔即成,明皇见后,竟与所梦一模一样,惊叹不已。后来,钟馗画渐渐走入民间,绘制钟馗画大都作于五月端午节这一天,或者端午节的前后几天。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斗草:
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物原》云:“始于汉武”。据梁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年华记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
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刘宾客嘉话》云:“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宋代扩展至平日随时可斗。历代文人作品中对此多有描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群婴斗草图》,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壑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其他习俗:
端午有射箭之戏,《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鼓以助其气。”至明代,是把鸟雀贮于葫芦中射之。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
此外,北京还有游天坛风俗。《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上海还有钟馗赛会,由一男子饰成钟馗,手挥宝剑,前举一纸糊蝙蝠,作“喝福来迟”状;跟随全副仪仗,穿行街市,以作驱祟。另外端午期间还有马戏、抢鸭活动。
甘肃庆阳的肉羊很出名?
(一)窑洞与农耕文化的关系
1、窑洞的产生与农耕文化
庆阳,地处黄土高原甘肃省东部,气候温和。古称北豳,习称陇东。历史悠久,“周道之兴自此始”。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更是绚丽多彩。有着悠久历史的庆阳,他的文化是经过长期积累丰富的,要了解窑洞发展就要追溯到远古农耕时期。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礼,窑洞像一位母亲,亲历着朝代变迁,看着她的土地成长,看着农耕文化的开创发展,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的痕迹,农耕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她的发展。
早在二十万年前,已经有人类在庆阳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周族重视农业,《汉书?地理志下》有:“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在夏朝在太康失位之时,不窋承袭其父后稷的官位。太康政乱破坏农业生产,不窋遂率领族人来到庆阳,在此定居,不窋用自己种庄稼的技能,教民稼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诗经.豳风.七月》中描绘的正是一幅当时的农耕图。
周族历经从不窋到鞠陶、公刘三代,发展了农业生产,创造了周的灿烂文化。《甘肃省通志》里庆阳人有“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是他们的功绩,“陶复陶穴以为居”是他们的功绩也为自己提供了保障。原始人所住地穴皆是自然而成,没有阳光,阴暗潮湿、又时常有野兽的危害,对人类生存十分不利,生活没有保障,也因此不利于发展,在不窋执政时,鞠陶负责挖窑洞,所谓“陶复陶穴”就是周人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而挖的两种形式的窑洞,古代窑与陶相同,有了窑洞,人们就不再苦于野兽袭击,安全有了保障,开始定居生活,农业才因此而大力发展,窑洞便是农耕家园。
2、窑洞人民在生产生活上的习惯至今不变
庆阳人勤劳、朴实、憨厚至今不变,去过庆阳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他们依然在庆阳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千百年的习惯仍持续在他们身上。
在农事活动中,季节和生产技术方面得到了传承,今天庆阳的农事活动虽然比古代有不可比拟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都仍然继承和发展了先周的活动内容。《七月》篇中有八月打红枣、九月收稻谷、十月粮进仓,以及七月瓜食瓜瓤、八月葫芦摘个光等描述,都和今天的农事季节相同。农忙时送饭到田间,九月筑场圃(即在一块地里春夏种庄稼,秋冬修成场),用柴禾编织门,用茅草搓绳捆庄稼的习俗,都一直延续至今。
在家养牲畜的发展方面也得到传承,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家畜的饲养和繁殖。周人到北豳后,开始养猪,将野猪逐渐训化为家畜。《公刘》篇中有“执豕于牢”之说,就是把猪圈在猪圈里。《七月》有“言私其狱;献豕于公”之说,就是把小猪留给自己,把大猪交公。由于公刘提倡家家产户养猪,后来养猪就成了家的象征。农业的发展,促使养牛、养驴、养羊事业的发展。至今,庆阳驴、早胜牛名扬省内外。养羊几乎是北部人民的家庭主业。每年冬初杀羔羊,祭山神、庆丰收的活动,自古延续至今。
今天的经济林的种植传自周祖时期,庆阳地区经济林种植历史悠久,不但品种繁多,而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相当多的经济林品种都来自于周先民的栽植和培育。如桑、李子、桃、梨、枣等。远在轩辕黄帝时代,黄帝就命元妃西陵氏嫘祖栽桑养蚕。嫘祖教人民大量栽桑,教人养蚕纺丝、织帛。先周时期,植桑养蚕就在庆阳得到大力发展。《七月》篇有“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蚕月条桑”诗句,每年一到三月,就动手修桑树,将高枝砍掉,让人攀着短枝摘嫩桑。所以桑树是庆阳市的乡土树种。自先周至今,几千年来,庆阳人民一直有栽桑养蚕的习惯。《七月》篇中“六月食郁及奠”的诗句,郁就是郁李,果实酸甜可食。将郁李枝条嫁接在杏、桃树枝上,就可以结出比杏、桃更香甜的李子。公刘在西王母国访问时,带回了许多桃、梨、枣优良树种。这些树种后来成为古豳地的当家经济林树种,也是今天庆阳市的地方名优产品。
信仰禁忌在现代仍有体现,在原始人时期,人们的认识尚不足以解释很多事情,于是对自然产生了崇敬,对祖先的崇拜。我们在宁县访的原博物馆馆长于馆长时,他曾告诉我们有关窑洞的禁忌问题,庆阳人挖窑洞时一定要祭土地神(当地称为社神),闹鬼请阴阳先生,用五谷安宅,就现代民间也有此习俗,他们挖窑洞时是要请阴阳先生的。我们在镇原县城关镇访张爷爷时他曾指着他们家对面的一座山告诉我们窑洞的朝向要背风向阳,山要实在(就是窑洞门口要对实山,不能对山沟),以使家宅平安,家庭殷实。张爷爷家中就摆放有土地神,在逢年过节和遇事时就会祭拜。这些都是祖辈传下来的,谁也不记得他有多久了,只知道从父辈的父辈就有的,到现在成为一种习惯流传下来。
(二)剪纸、皮影戏等与窑洞的关系
“刺绣、皮影、剪纸、陇东秧歌、陇东道情”为庆阳民间艺术五绝,我们此次调查活动主要针对的是剪纸、香包和皮影戏与庆阳窑洞的关系,窑洞文化的表现离不开这些艺术。民间文艺家曹焕荣先生从事多年的庆阳艺术研究,告诉我们剪纸、香包、和窑洞有着必然的联系,庆阳人用自己的智慧从窑洞影子中学会剪纸,香包由剪纸而来,这一切都跟窑洞有着必然联系,也是因为周祖在此开凿了窑洞,为人们提供了安定的环境,人们才能充分地发展农业,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富的不断积累,在物质上满足之后,劳动人民得到了休闲的时间,以自己的聪明才干和在生活中的发现创造了剪纸等艺术。
编辑本段挖掘方式
古老的窑洞在建筑学上属于生土建筑,其特点就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但是他的开凿真的如我们想象中挖个洞那么简单吗?
虽然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弃窑者多,造窑者少,但是我们从实地考察窑洞现状中可以发现单孔窑洞的宽一般是3.3米到3.7米之间,高3.7米到4米之间,交口0.3米到0.4米。进深有1.7米到1.9米,平桩高有1.8米到2米,拱部矢高1.7米到1.8米。
虽无幸看到窑洞的建造过程,但是碰到了正在修建的窑洞,从中了解到现代所修窑洞基本上是在祖辈传下来的基础上翻修的。我们从他们修在工人口中和资料中得知他们的挖掘方法。
首先是挖地基:窑洞的方位确定之后,就开始挖地基,窑洞所指的地基乃是你挖的窑洞类型先确定。如果门前有沟洼,可用架子车把土边挖边推进沟里,这样扔土方便,就比较省力。如果要挖地坑院,经济不好的家庭或者地形不利于机械施工的,则完全要靠人力用笼筐一担一担的担上来,非常辛苦。过去人们修庄子,只有利用农闲、雨天挖土运土,起早贪黑移的干活;饭前饭后的挤时间,能担一担是一担,肩上的皮脱了一回又一回,双手上的茧子磨起一层又一层;常常是老幼不得闲;这一辈人完不成,下辈人接着干。地基的大致形状挖成以后,就要把表面修理平整,当地人叫做“刮崖面子”。刮者的眼力、技艺、手劲和力气好的话就能在黄土上刮出美妙的图案。
其次是打窑洞。地基挖成,崖面子刮好后,就开始打窑。打窑就是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打窑洞不能操之过急,急了土中水分大,容易坍塌。窑洞打好后,接着就是镞窑,或叫“剔窑”、“铣窑”。从窑顶开始剔出拱形,把窑帮刮光,刮平整,这样打窑就算完成了。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黄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泥,用来泥窑。泥窑的泥用干土和才有筋,泥成的平面光滑平顺。湿土和的泥性粘不好用。泥窑至少泥两层,粗泥一层,细泥一层,也有泥三层的。日后住久了,窑壁熏黑,可以再泥。
第三步是扎山墙、安门窗。窑泥完之后,再用土坠子扎山墙、安门窗,一般是门上高处安高窗,和门并列安低窗,一门二窗。门内靠窗盘炕,门外靠墙立烟囱,炕靠窗是为了出烟快,有利于窑洞环境,对身体好,妇女在热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好。
经过这几步的挖掘修整,窑洞基本挖成。
由人们劳动挖掘出的窑洞,有着独特的居住价值和文化内涵。它比较坚固、耐用。在当地有着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窑洞。民间也流传着:有百年不漏的窑洞,没有百年不漏的房厦。”
窑洞拱顶式的构筑,符合力学原理,顶部压力一分为二,分至两侧,重心稳定,分力平衡,具有极强的稳固性。为了住着放心,也往往在窑洞里使上木担子撑架窑顶。经过几辈人,风雨过来,几易其主,修修补补,仍不失其居住价值。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窑洞的废弃越来越多,挖掘的很少,这种挖掘方式会越来越不被人知道,这成为一种趋势。但还是希望在这些窑洞存在的时候,还有一些挖掘窑洞的人时,保存一些资料,希望的是这种精神能被人继承,让我们这些中华子孙了解我们的文化,热爱它。
编辑本段种类
陇东黄土高原是天下黄土最深厚的地方,而庆阳地处典型的陇东黄土高原区,是居民窑洞最多最稠密的地方。窑洞密密层层,鳞次栉比,有人曾喻为:如挂在云雾中的洞天神府,似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颗颗明珠。
上至周先祖时期,土窑洞就遍布山原谷地。《诗经》称为“陶复陶穴”,唐宋时期,窑洞种类增多,每个窑洞有了明确分工,有暗庄、明庄和四合院庄,明清时期出现了小城堡,高大土墙将一组窑洞或土炕围起来,以防御兵荒和盗贼,俗称为堡子。
窑洞的修建,庄面子一般高至九米,长十七至二十三米,用镢头修刮成水波等花纹,正面挖窑三至五孔,侧面根据地形也可挖一至三孔窑,前面取土为平空地,一般为三面筑墙,修建大门门楼。窑洞一般高四米,宽八尺至一丈,深三丈,正面的主窑比其他窑洞略高,作正堂为长辈居住。窑口砌墙安门窗,一般为一门三窑洞或一门二窗,靠窑顶的窗子称天窗。窑内靠山墙均盘有土炕,土炕一边紧接山墙,一边紧连窑壁,留有炕洞门,“烧柴点炕,满窑生暖,主窑坐炕,其乐融融”,修窑洞一般以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避阴就阳。
庆阳窑洞的种类很多,细算可分十多种,但按大类分,有三种,即明庄窑、土坑窑、箍窑。
明庄窑,也叫崖庄窑,它一般是在山畔,沟边,利用崖势,先将崖面削平,然后修庄挖窑。“陶复陶穴”中的“陶复”,指的就是明庄窑,有一庄三窑和五窑,也有五只以上的,宁县瓦斜乡有一个千年大窑洞,占地200平方米,一门五窗,窑内可容纳数百人集会。在董志原、草胜原等大原上,也有利用胡同修庄的,由于崖势不高,有得下挖几米再挖窑,往往形成三面高,一面低,这种庄子被称为半明半暗庄。
土坑窑:这种窑都在平原大坳上修建,先将平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大坑,一般深五至八米,将坑内四面削成崖面,然后在四面崖上挖窑洞,并在一边修一个长坡径道或斜洞子,直通原面,作为人行道。“陶复陶穴”中的“陶穴”即为这种下沉式地坑庄。这种窑洞实际上是地下室,“冬暖夏凉”的特点更为显著。
箍窑:箍窑一般是用土胚和麦草黄泥浆砌成基墙,拱圈窑顶而成。窑顶上填土呈双坡面,用麦浆抹光,前后压短椽挑檐,有钱的人还在卜面盖上青瓦,远看像房,近看是窑,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石块箍的窑洞称石箍窑。
庆阳窑洞按用途分还有很多种,在正窑面或在庄子崖面正面两窑口之间的上部,挖小窑一孔,修阶梯而上,可以高瞻远瞩,多为防盗而用,称为高窑。在窑内一侧挖一小窑洞,多为储藏贵重物品或粮食而用,叫拐窑。住家窑洞因用途不同,名称也有所不同,有什么客屋窑、厨窑、羊窑、中窑、柴草窑,粮窑、井窑、磨窑、车窑等等。
穴居式民居最典型的代表是窑洞民居。中国的窑洞民居在形式上分为三类,一种是在山坡、土塬的沟崖地带挖一口窑,平着伸进去,前面有比较开阔的平川地,从侧面看,这种地形很像靠背椅的形式,这叫靠崖式窑洞;一种是在平地上向下挖,挖成一个凹的大院子,再 向这个院子四周挖窑洞,这叫下沉式窑洞,这种窑洞从远处看不到,就像是平地一样,只有走近才能看到地上一个个的凹坑,向坑里一看,下面是一户户的人家,正因为如此,人们便了四句打油诗来形容“进村不见村,树冠露三分,麦垛星罗布,户户窑洞沉”。下沉式窑洞是窑洞最为奇特的一种;还有一种是在地上用砖砌成一个窑洞式的房子,这叫独立式窑洞,是窑洞中最高级的一种,也是建筑造价最高的一种,实际上就是现代建筑中的覆土建筑。独立式窑洞和挖的窑洞室内感觉是一样的,上面是拱券,后墙不开窗,但房前设檐廊,檐廊和窑洞的门窗是装饰的重点。
地下建筑的优点在于,没有每隔十到十五年就要翻新屋面的工作,不必考虑风、冰雹、雨、雪或其他自然因素的侵袭;暖或制冷比普通房屋要省一半到三分之二的费用;防火性能良好,火灾向邻近房屋蔓延的机会少,抗地震性能强,还能防御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侵害,在很冷的天气,也不会有水管冻结或冻裂的问题。另外,还不受交通噪音和邻居噪声的干扰,给居住者提供了安静隐私的环境;建筑的寿命长,使用费用低,而且地下建筑的地板能承受更高的荷载;还有一点即地上建筑所形成的“建筑森林”,破坏了大自然的面貌,而地下建筑能保持自然的美景。
四年级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在电视上看过,庆阳的肉羊确实名不虚传!
作为高原城市的庆阳市,因气候、地势等自然因素,羊肉或许是当之无愧的 美食 之首。庆阳市境内南北东西跨度均在二百公里以上,海拔南部最低处八百多米,北部最高达到二千米,海拔气候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特色的 美食 ,尤其以北部盛产的羊肉最为驰名。羔羊肉、黑山羊羯子肉,食之鲜美无比,十里飘香。肉质细嫩多汁,不柴不腻,膻味少,胆固醇低,老少皆可食用。味道之美,可媲美蒙古大草原羊肉。
羔羊肉,盛产于庆阳市环县境内,烹食方法以黄焖、爆炒为主;黑山羊羯子肉,庆阳市西北山区多有养殖,烹食主要以清炖、清汤为主,近年来因其出肉率低而被绵羊、小尾寒羊等高产肉羊替代,但后者肉质鲜美度大大降低,早已没了羯子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特色。另外,庆阳市北部地区海拔均高于一千五百米,土地盐碱化程度高,也是羊肉味道鲜美因素之一,象环县山区生长的一种地椒椒草,羊啃食后,所生产的羊肉已无膻腥味,再饮盐碱度高的水,肉质酸性度大大减少,使肉质细嫩,不柴不腻,香气四溢,久食不厌。
谢谢朋友邀请。
我比较喜欢吃羊肉,喝羊汤。一般情况下,是羊肉就行。至于是哪里的羊肉,不太讲究。对甘肃庆阳的羊肉了解不多。
其实羊的产地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要看品种。
谢谢。
庆阳市环县山羊肉的确名不虚传,它是吃地椒长大的,其肉鲜嫰不膻,当地人早餐也有吃清汤羊肉的习惯,西峰区的大街小巷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羊肉馆,每日早晨,市区到处弥漫着羊肉的香味,羊肉馆更是人满为患。
是的,尤其是环县羊肉,味口独特,不膻气。环县山大沟深、地域广阔、百草丛生,自然水流充沛,形成了优越的放牧自然条件。羊吃百草,饮自然流水,生长的肉质细腻、鲜美,吃上爽口味长。
甘肃庆阳市的羊肉挺出名的,当地的土特产众多,农户们养殖的羊也是土特产之一。甘肃庆阳人挺喜欢吃羊肉的,过年的时候杀猪宰羊,年夜饭做得挺丰盛的,大鱼大肉的,年年有余。庆阳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他们厨艺精湛,会制作很多特色 美食 ,亲朋好友来庆阳人家做客,吃饱喝足,纷纷竖起大拇指夸主人家会做菜。
庆阳人吃羊肉有很多讲究的,根据不同的喜好可以制作不同类型的羊肉菜肴,比如说天气寒冷的时候,大家喜欢涮羊肉吃,煮火锅底汤添加相应的配料,制作成为清汤羊肉,庆阳的清汤羊肉在甘肃省内甚至全国各地都很有名气,清汤羊肉原汁原味的,挺温补,想补身子的朋友,建议吃一锅清汤羊肉暖暖胃。脾胃不好的人去医院里面检查,老医生经常提醒大家冬天的时候多吃几顿羊肉汤可以调节脾胃。有的庆阳人喜欢吃爆炒羊肉,他们觉得爆炒羊肉的味道更加美味可口,爆炒羊肉比较香,吃起来嚼劲十足,挺下酒的,喝酒的人一般喜欢吃爆炒羊肉。除此之外,庆阳人还挺喜欢吃羊肉垫卷子的,味道也不错的。
庆阳市,甘肃省辖市地级市,位于甘肃省最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
庆阳市东倚子午岭,北靠羊圈山,西接六盘山,东、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缓,故有“盆地”之称。
经过地壳不断地质构造运动和变迁,形成现存的高原、沟壑、梁峁、河谷、平川、山峦、斜坡兼有的地形地貌。
全境有10万亩以上大塬12条,面积382万亩。董志塬平畴沃野,一望无垠,有700多平方公里,横跨庆阳市四县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原面,堪称“ 天下黄土第一原”。
市内有马莲河、蒲河、洪河、四郎河、葫芦河5条河流,较大的支流有27条。
大陆性气候,冬季多吹西北风,夏季多行东南风,冬冷常睛,夏热丰雨。
特殊的地理环境、土质、气候和水造就这里草料丰富,羊肥牛壮,羊肉非常有名!
庆阳十大特产中,关于羊肉就占了两种:
1. 庆阳羊羔肉
是庆阳环县传统名吃,羊羔肉味鲜,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非常可口。立春至端阳节后前后,是食用羊羔肉的最好季节。
羊羔肉做法较多,有清炖和蒸做红烧烩汤较为普遍。
环县草场广阔,羊只年饲养量在50万只以上,是滩羊生产基地之一,盛产羔羊。羊羔肉,即哺乳期的小羊羔肉。
清炖羊羔肉,色泽金红,细嫩溢香,味道美爽。
选好期月龄肥羔,宰剥开膛后,除去内脏蹄脚,浸泡洗净,切成小块;然后用烧沸的清油(植物油),把切成条状的干辣角油炸后捞出,再将肉块下锅猛炒;随后放人生姜、花椒、胡椒粉、食盐等佐料,并适量加汤(以肉烂汤干为宜):快炖熟时,再加葱花、味精,用温火再炖至熟,食用时,再备一盘香菜、大蒜,以助 美食 。
蒸羊羔肉,肉色金黄,味道鲜美。蒸时,仍是将宰杀、洗净的羊羔肉切成小块,再加姜粉、花椒面和少许大香、葱花等佐料。蒸前,羊羔肉需在清水中浸泡一小时后才入笼;蒸熟后,再加过油葱花、味精调拌,即可食之。
2. 陇东黑山羊
产 地: 华池
特点:体格中等,结实紧凑,善于登山爬坡,公羊体高60多厘米,体长60多厘米,胸围62厘米左右,管围8厘米左右,体重50公斤;母羊体高55厘米,体长58.2厘米,胸围6.39厘米。
陇东黑山羊具有合群性强,体小灵敏,善攀登,喜食灌木枝叶,耐粗饲,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
其肉质细嫩,低脂肪高蛋白、低胆固醇,膻腥味极轻,是当地居民肉食的主要来源。
(庆阳其它八大特产:庆阳苹果、环县荞麦、庆阳香包、庆阳黄花菜、庆阳驴、正宁大葱、环县皮影、 早胜牛 )
很高兴为您回答: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庆阳,早餐难免不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庆阳的羊肉这么出名。
陇东构成之一的庆阳老区,多用绵羊和山羊进行烹食。地域不同,吃法不同,选用的羊种也不尽相同。庆阳地区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环县羔羊肉,主要的吃法以爆炒和黄焖见长。而喜闻乐见于老百姓餐桌上的却是山羊肉为主材的清汤羊肉。
每天早晨从五六点开始的早餐,大大小小的街道、巷子,除了油条稀饭豆浆包子,最为硬实的就是来一碗清汤羊肉泡馍,滋补、解馋、舒坦。大到市府所在地的西峰,小到各个县区的县城乡镇,从早晨到下午,一碗清汤羊肉,两片锅盔,三五颗蒜瓣,即是早餐,也是午餐,还能当晚饭咥一顿。
平头老百姓,达官显贵,莫不如是。林林总总显现街头的羊肉馆,多是以下庄羊肉为命名的下庄羊肉馆,据不完全统计,全庆阳市七县一区叫下庄羊肉馆的不下一二百家。下庄是西峰区彭原乡一个建制村,当地并不产羊,以羊肉闻名是因为这里是庆阳当地最大的肉羊集散中心。
肉质最佳,口感最好的清汤羊肉属以庆城县北山区出产的黑山羊肉最为上乘,是清汤羊肉和清炖羊肉最纯正的原材料。庆阳市南部塬区多以绵羊肉为主,少有黑山羊肉。常言道十里乡俗不同天,庆阳清汤羊肉吃法也模式繁多,不尽相同。最广见的就是西峰下庄羊肉为代表的抓肉--浇汤--撒香菜--加红油辣子--外带两牙锅盔,超不过3分钟端到你面前,比世界著名的麦当劳快餐还快。
另外别具风格的镇原县死面饼子煮馍,相信好多人也吃过吧!生意味道最好的算是县城贾师羊肉馆。笔者在宁县早胜吃过一次清汤羊肉,时值秋末冬初,天气阴冷,羊肉师傅的做法别具匠心,熬制的羊汤锅里多了两个羊头,随着翻滚的汤水时沉时浮,肉香四溢。吃之前师傅先给一只大碗,一片锅盔,把锅盔掰碎入碗再端回加肉,用汤勺将锅里羊汤反复浇淋三四遍,再乘汤加香菜加辣子油才可享用哈!和西峰的清汤羊肉做法貌似差不多,实则有了质的区别,羊汤愈纯,肉香更正,反复浇淋可祛除碗具、肉片、锅盔上冰冷的寒气,为的是让食客吃到一碗热气腾腾肉味醇香的羊肉泡馍,有点上升到 美食 家的境界了。
后来问师傅才得知,这种做法叫“泖”,是一种古老的烹食方法,老一辈都这样做,现在好多羊肉馆为了效益,省去了这道工序。
总之,陇东庆阳的清汤羊肉泡馍作为小众的区域性地方名吃,虽在全国无名无姓,却是当地当之无愧的美味之一。身为庆阳土生土长的我,吃过名震天下的西安羊肉泡,也喝过闻名遐迩的单县羊汤,但始终回味无穷的却是庆阳老家那一碗飘着肉香的清汤羊肉泡馍。
回答完毕,望纳,谢谢!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肉是草养出来的。草长越高越好的肉 越无味。反而是地上不见草,山上没有青的,穷山恶水的地方的羊牛的肉特香。越苦穷的地方的肉越鲜美味浓,天然有活性精气神,吃起来不是一般美让人特别解馋越吃越想吃。反观人功圈养的肉稀松达拉散,吃起无味,更没有上美鲜味汤,啥都不行。庆阳是山穷地博地方放养的羊应该好吃,卷养当然次了,总之地无草肉才香,草厚的都不行山羊好绵羊草原好于圈养就是如此
合水石双金羊肉惠大师主厨,味道决对一流!
乌鲁木齐什么时候看日食?
#四年级# 导语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四年级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端午节古诗词
1、《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端午行》
叶适
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窰沟。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
雨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3、《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8、《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9、《端午感兴》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10、《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1、《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12、《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3、《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14、《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15、《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篇二四年级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各地端午节特色
福建福建各地的端午习俗主要有煮粽水洗身、熏黄烟、送鱼、唆啰嗹舞蹈、赛龙舟、拴五色丝线、兰草水洗浴、草药作为午时茶、祭祖、水上捉鸭子,吃桃子、吃粽子、吃煎堆、吃碗太平燕等等。福州端午龙舟竞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928年至935年),闽王王延钧倡导“龙舟竞渡”。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 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江苏
苏州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发祥地。江苏的端午习俗除了划龙舟外,节日饮食有粽子、雄黄酒、五黄宴,节日装饰则有五毒图、菖蒲艾叶、钟馗像、缠臂的彩线,挂丝线粽、穿五毒衣、戴香包等。而在江南地区,还有独特的驱毒避邪习俗——消赤口白舌;悬钟馗、关帝画像于堂上,像前供瓶,内插菖蒲、艾叶,门户左右亦插放根部包有红纸之菖蒲艾叶;用红纸书写下述词句张贴于门外,均系去除邪气之意。仪征县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
广东
广东过端午节历史悠久,广州扒龙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汉时期,南汉后主刘龚(958——1年在位)当年在广州城西疏浚“玉液池”,每年农历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顺德、中山、东莞等地的龙舟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广东端午节习俗甚多,主要有扒龙船、食粽、插艾草、龙点睛、拜神祭祖、祈福消灾、打午时水、插艾草、睇龙船、龙船饭、聚午宴、放纸鸢、洗草药水、浸龙舟水等等。
海南
海南每逢端午,除了包粽子、吃粽子外,还有着洗龙舟水、赛龙舟、祛五毒、祭祀祖先等传统习俗。《崖州志》中就记载到,“五月端午,保平里有赛龙船之举。为角粽,祀祖先,以相馈遗。又芦花、香草、菖艾,浸水供神,浴体。或折艾悬门,以辟疫。是日,士女皆出港门观竞渡。儿童放各种纸鸢,角高下。乐罗冲育黎伏三里聚众千百,互相斗殴,谓之打风筝架,虽官府不能禁。”可见,在历古崖州一带的人们在端午节前后有着极为丰富的庆祝活动。
广西
广西端午民俗活动主要有舞龙、舞狮、腰鼓等民俗文艺表演。广西南部地区,比如宁明、崇左、龙州等地,过端午节都要包凉棕,叫做“灰水粽”。包粽子前先到山上砍回一些诸如苦楝树等树木的枝叶,在阳光下晒到半干时就堆放到平地里烧,然后把得到的灰放到一个竹制容器里用清水冲滤。最后用过滤得到的棕**的水来浸泡准备好的糯米。经过浸泡后的糯米会在原来的香气中透出一股草木灰特有的清香,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多呈淡**或者棕**。
浙江
端午是浙江人民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文化与习俗多样的一个特别的节日。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祭祖、竞龙舟、吃粽子、祭龙头、点龙睛、披红、悬菖蒲艾叶、拴五色丝、饮雄黄酒、吃五黄、佩香包、百草等是比较普遍的习俗。除此之外,金华的武义、衢州等地,则有端午吃大蒜的习俗。金华一带的端午,直到今还有出嫁的女儿给父母“担端午”的习俗,女儿准备一担粽子,粽子每五个为一小扎,两个小扎结为一束作为礼物送给父母,同时,还有送猪肉等附带礼品的。各地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宁波的“端午担”主要是鱼肉鹅酒等,以幢篮盛之,少则四色,多则十二色;亲戚也互相馈送,叫“送节”。
江西
江西过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制作豆娘(一种头饰)、编织五彩绳、佩戴香包、画额、佩戴五彩绳、赛龙舟等习俗。江西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安徽
安徽的端午风俗,主要有踏百草、回娘家、龙舟竞渡、城里粽、农家粑、插蒲挂艾、饮雄黄酒、挂香包、佩五彩丝粽、斗百草等等。斗百草习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试草名,互相以路边草名对答。一种是比试草的韧度,以强韧为胜。端午节这天,城里人一般吃粽子,而乡间人吃“大叶粑”。
湖南
湖南汨罗江畔的端午节习俗,主要有办家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观龙舟、回娘家、辞端午等,还包括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等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祭屈原等习俗。湖南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云南
云南端午习俗有迎神、奠币、初献、亚献、饮福受胙、望燎(送神)等等,亦有穿着汉服,诵读诗歌、表演越剧、射礼表演等节目。云南普洱当地人过端午不吃粽子,而是吃药根。
四川
端午节食俗,四川人大多吃粽子、盐蛋、苋菜。四川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 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李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 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贵州
“游百病”是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往在端午节穿上新衣,到野外游玩;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了手抱花草的人群;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老年人认为,端午节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湖北
湖北的传统习俗有贴端午对联、门口挂艾叶菖蒲,还有包粽子、煮盐蛋、泡雄黄酒等。湖北秭归是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的形式独特,许多传统习俗,都与祭屈原有关。秭归每年有三个“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头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
山东
山东各地端午风俗:药、五彩线、剪纸、拉露。端午节之日,山东所有地区普遍在门口插艾蒿,胶东部分地区还加插桃枝。山东邹平县过端午,每人早起均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市过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过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甘肃
在甘肃,端午时节会摘新鲜的玫瑰用蜂蜜腌渍并食用,有的地方还会蒸面扇子。面扇子是用发面整治的扇形面食,一共五层,中间会撒上胡椒粉,据说这是由端午时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过端午节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山西
饮雄黄酒,也是山西民间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等处,历代相传。山西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晋南地区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
陕西过端午节一般从农历四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五月五日。主要活动是挂五彩缕、香荷包,悬挂艾草,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面等,也有安康赛龙舟。旧时陕西兴安州过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河北
在河北的有些地方,端午期间是忌打井水的,民间传是为了避井毒。并且在端午时期还要吃用五种毒虫作为花饰的“五毒饼”用来避五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河南
河南,过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
东北
东北过端午,清早折一些树枝或买些艾草回来,系上各种颜色的葫芦挂在门沿和窗户上。有的人家还会扎一些小小的笤秫,和葫芦挂在一起有扫除百病的含义。回来的艾草(蒿子)放在水里用来洗脸。小孩子的手脚腕上带“五彩线”,是用红黄蓝绿黑白等颜色的细线拧在一起的。脖子上带着香包,花花绿绿各色式样的都有。除了吃粽子之外,还要吃茶叶蛋。
港台
篇三四年级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端午节习俗
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二、端午食棕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三、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四、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五、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六、挂荷包和五彩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也有的说可以让五色丝线扔到河里后变成龙,带走瘟疫和疾病。
七、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八、吃五毒饼,画五毒图
五毒指的是蟾蜍,蛇,蜈蚣,蝎子,壁虎。人们在这一天把饼上印上五种毒虫,当天吃下去,可以避开这几种毒虫所带来的瘟疫。
五毒图是为了让虫子们看见后会认为是同类,直接走开,不会再靠近这一家。
篇四四年级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篇五四年级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2.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3.重午节
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4.龙舟节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5.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6.天中节
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这一天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习俗。
7.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8.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9.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10.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11.卫生节
其中有一个颇具现代意味,叫“卫生节”。其实,“卫生”也是一个古词,最早见于《庄子·庚桑楚》。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趎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趎,人名,即南荣趎,大概是个道家人物。这里说的“卫生”,义项也比较单纯,就是养生的意思。这句话透露出早期道家人物重视养生以求长生不老的思想。
12.菖蒲节
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的资料
简单的说来是:
初亏:18h05m38s 食甚:19h07m38s 复圆:20h05m01s 食分:0.958
新疆是观测最佳地区
据了解,月球行经太阳和地球之间会遮住太阳从而发生日食现象。
其中日全食极为罕见,要求地球、月球和太阳精确地处于同一直线上。月球本影部分覆盖地区的人可见到全食,半影覆盖地区的人见到的则是偏食。日全食是最蔚为壮观的天象之一。
据北京天文馆专家介绍,对于此次日食,全食带将从加拿大北部开始,经过格陵兰岛北部、北冰洋、俄罗斯中部、蒙古国西部,在我国中部结束。在北美洲东北部、北冰洋、大西洋北部、欧洲、亚洲可以看到偏食。专家说,此次中心食带将于北京时间8月1日18时59分左右经过阿尔泰山进入我国境内,随后相继经过哈密、酒泉、西安等地。北京时间19时21分,日食带离开地球,日全食结束。
对于我国公众而言,新疆等西部7个省、自治区观测条件非常好。由于这些地方的太阳落山时间较迟,因此可以看到日全食的全部过程。其中,此次日全食我国最佳观测地点是在新疆哈密,全食时间为1分56秒。其次在甘肃的酒泉地区,全食时间1分48秒。其他地区由于处于偏食带,所以很多人看不到全食的过程。
爱好者组团到甘肃观测
据北京天文馆专家介绍,对于此次北京将出现的日偏食,并未在馆内安排观测活动。但此前已在北京天文馆网站上发布消息,征集天文爱好者一起前往嘉峪关观测。前晚,七八十名馆内专家和天文爱好者组成的一支日食观测团已启程,乘坐火车前往甘肃,到嘉峪关进行观测。据了解,昨晚,这支观测队伍已抵达兰州,开车前往嘉峪关。观测团会根据具体天气情况,对于观测地点作出调整。
日食观测眼镜热销
昨天,记者在西直门附近的北京天文馆看到,各馆入口处均设立了关于此次北京地区日偏食发生情况的展板,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展板上详细说明了北京将出现的日偏食的初亏时间(即月亮与太阳刚刚接触的时刻、马上要发生日偏食的时间)、食甚时间(即日面被月亮遮掩最大时刻)分别为18时17分14秒和19时10分。食分为0.92,即太阳圆面视直径的92%被遮住。
在该馆的天文科普商店内,记者看到,专程前来咨询观测日偏食事宜和购买专业观测眼镜的人络绎不绝。“最近平均每天都能卖出四五百个‘太阳观察眼镜’!”北京天文馆销售部的卢经理介绍,随着此次天象景观的临近,馆内所售的太阳观测眼镜、滤光膜等专业观测工具出现了热销。早在好几个月前就有人团购。
网上可观日全食直播
天文专家提醒说,不能亲临现场观看的公众可上网收看日全食发生全过程,从而完成“追日之旅”。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对日全食进行网络直播,有兴趣的公众可登录.pmo.jsinfo.net或上海网上天文台观看网络直播。此外,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与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届时也将在古都西安为广大天文爱好者提供网络直播此次日全食的活动。记者从北京天文馆了解到,该馆特别推出“2008中国日全食网站”,内容包括“2008日食预报、日食新闻、日食直播、日食地图、日食见食表、日食知识、日食经过的城市、如何安全地观看日食等信息”。
专家支招观测日食
对于此次罕见的日全食奇观如何科学地进行观测,专家们纷纷支招。据介绍,观看太阳,必须使用“太阳镜”或“太阳卡”,否则会伤害眼睛。“太阳镜”或“太阳卡”的滤光片是经过专业部门制作的,可以保护眼睛不受伤害。戴上“太阳镜”或“太阳卡”才可以看清楚太阳表面的变化,绘画出日食的过程或记录黑子的形状和位置。即使戴上“太阳镜”或“太阳卡”,每次观看太阳的时间也不要超过1分钟。另外,绝对不能用普通的望远镜或天文望远镜观看太阳,强烈的阳光会造成眼睛致命的伤害。要看,必须在物镜的一端加上相应的滤光片,进行减光。
北京天文馆的工作人员提醒,对于观测此次日食,未购买专业观测工具的市民,也可利用家中一切能使看太阳不刺眼的工具进行观测,比如磁盘、废胶片、X光片等。但同时也要注意,这些工具可能无法滤掉一些对人眼有害的紫外线,因此不宜长时间观看。 北京晨报
2008年8月1日 中国各城市可见日食时间表
城市 初亏 Alt 食既 食甚 Alt 生光 复圆 Alt 食分 全食长(秒) 省份
阿勒泰 17h57m56s 36 18h59m25s 19h00m09s 25 19h00m53s 19h58m02s 16 1.037 88.1 新
疆
自
治
区
富蕴 18h00m07s 35 19h00m58s 19h01m52s 24 19h02m46s 19h59m18s 14 1.037 108.1
青河 18h01m12s 34 19h01m36s 19h02m37s 23 19h03m38s 19h59m45s 14 1.036 122
巴里坤 18h08m11s 31 19h07m52s 19h08m28s 20 19h09m03s 20h04m26s 10 1.035 71.5
伊吾 18h09m22s 30 19h08m06s 19h09m04s 19 19h10m02s 20h04m33s 9 1.035 115.9
山丹 18h18m53s 24 19h15m38s 19h16m14s 13 19h16m49s 20h09m35s 3 1.033 71.0 甘 肃
天祝 18h21m54s 21 19h17m42s 19h18m12s 10 19h18m41s 20h10m40s 0 1.032 59.0
古浪 18h21m35s 21 19h17m15s 19h17m54s 10 19h18m33s 20h10m23s 0 1.032 78.1
平凉 18h24m54s 17 19h19m15s 19h19m49s 6 19h20m23s - - - - 1.031 67.8
民勤 18h19m34s 21 19h15m12s 19h16m00s 11 19h16m48s 20h08m38s 1 1.032 96.2
民乐 18h19m37s 23 19h16m06s 19h16m42s 12 19h17m18s 20h09m50s 2 1.033 72.2
永昌 18h20m06s 22 19h16m02s 19h16m50s 11 19h17m38s 20h09m40s 1 1.033 95.9
宁县 18h25m25s 16 19h19m14s 19h19m55s 5 19h20m35s - - - - 1.031 81.2
合水 18h24m23s 16 19h18m10s 19h18m58s 5 19h19m46s - - - - 1.031 95.7
庄宁 18h24m52s 16 19h18m29s 19h19m17s 5 19h20m04s - - - - 1.031 95.3
武威 18h20m41s 22 19h16m21s 19h17m10s 11 19h17m58s 20h09m48s 1 1.032 .6
金塔 18h16m34s 25 19h13m39s 19h14m29s 14 19h15m18s 20h08m20s 4 1.034 98.8
酒泉 18h16m57s 26 19h14m26s 19h14m57s 14 19h15m28s 20h08m52s 4 1.034 61.6
高台 18h18m13s 24 19h15m02s 19h15m43s 13 19h16m25s 20h09m13s 3 1.033 83.0
崇信 18h25m17s 17 19h19m33s 19h20m03s 6 19h20m33s - - - - 1.031 59.5
景泰 18h22m09s 20 19h17m18s 19h18m05s 9 19h18m52s 20h10m15s -1 1.032 93.9
靖远 18h23m11s 19 19h18m10s 19h18m50s 8 19h19m29s - - - - 1.032 79.1
临泽 18h18m16s 24 19h14m53s 19h15m40s 13 19h16m27s 20h09m05s 3 1.033 94.0
华池 18h23m22s 17 19h17m26s 19h18m03s 6 19h18m40s - - - - 1.031 74.5
庆阳 18h24m02s 16 19h17m54s 19h18m41s 6 19h19m28s - - - - 1.031 93.9
张掖 18h18m41s 24 19h15m12s 19h15m58s 13 19h16m44s 20h09m17s 3 1.033 91.7
泾川 18h25m13s 16 19h19m16s 19h19m53s 6 19h20m31s - - - - 1.031 75.6
灵台 18h25m33s 16 19h19m34s 19h20m07s 5 19h20m40s - - - - 1.031 66.3
环县 18h23m10s 17 19h17m21s 19h18m04s 6 19h18m46s - - - - 1.031 85.5
镇原 18h24m35s 17 19h18m37s 19h19m22s 6 19h20m08s - - - - 1.031 91.5
肃南 18h18m40s 24 19h16m01s 19h16m12s 13 19h16m23s 20h09m43s 3 1.033 21.9
嘉峪关 18h16m43s 26 19h14m22s 19h14m49s 15 19h15m15s 20h08m48s 5 1.034 53.0
白银 18h23m10s 20 19h18m31s 19h18m58s 9 19h19m24s - - - - 1.032 53.0
中宁 18h21m39s 19 19h16m28s 19h17m10s 8 19h17m51s - - - - 1.032 83.0 宁
夏
自
治
区
中卫 18h21m35s 19 19h16m28s 19h17m14s 8 19h18m01s - - - - 1.032 93.0
同心 18h22m30s 18 19h17m03s 19h17m51s 8 19h18m40s - - - - 1.032 96.3
西吉 18h24m09s 18 19h18m50s 19h19m25s 7 19h20m00s - - - - 1.031 69.5
固原 18h24m05s 18 19h18m27s 19h19m12s 7 19h19m56s - - - - 1.031 88.2
海原 18h23m11s 18 19h17m45s 19h18m33s 8 19h19m22s - - - - 1.032 .0
隆德 18h24m43s 18 19h19m22s 19h19m48s 7 19h20m14s - - - - 1.031 52.1
泾源 18h24m55s 17 19h19m32s 19h19m54s 6 19h20m19s - - - - 1.031 47.2
彭阳 18h24m21s 17 19h18m36s 19h19m19s 6 19h20m03s - - - - 1.031 87.0
洛川 18h24m23s 15 19h17m55s 19h18m34s 4 19h19m13s - - - - 1.031 77.6 陕 西
黄龙 18h24m36s 15 19h18m01s 19h18m38s 4 19h19m16s - - - - 1.030 75.5
韩城 18h24m45s 14 19h18m04s 19h18m37s 4 19h19m10s - - - - 1.030 66.6
宜君 18h24m56s 15 19h18m22s 19h19m09s 4 19h19m55s - - - - 1.031 93.5
合阳 18h25m09s 14 19h18m20s 19h19m03s 4 19h19m46s - - - - 1.030 86.5
长武 18h25m20s 16 19h19m13s 19h19m53s 5 19h20m33s - - - - 1.031 79.8
白水 18h25m17s 15 19h18m33s 19h19m20s 4 19h20m06s - - - - 1.030 93.3
澄城 18h25m14s 14 19h18m26s 19h19m11s 4 19h19m56s - - - - 1.030 90.4
铜川 18h25m28s 15 19h18m51s 19h19m38s 4 19h20m24s - - - - 1.031 93.0
蒲城 18h25m37s 15 19h18m51s 19h19m38s 4 19h20m24s - - - - 1.030 93.2
旬邑 18h25m27s 16 19h19m07s 19h19m50s 5 19h20m33s - - - - 1.031 86.0
耀县 18h25m46s 15 19h19m12s 19h19m56s 4 19h20m39s - - - - 1.031 87.1
淳化 18h25m57s 15 19h19m36s 19h20m13s 4 19h20m49s - - - - 1.031 73.1
大荔 18h25m49s 14 19h18m56s 19h19m43s 3 19h20m29s - - - - 1.030 92.7
富平 18h25m59s 15 19h19m23s 19h20m05s 4 19h20m46s - - - - 1.030 83.8
永寿 18h26m08s 16 19h20m09s 19h20m30s 5 19h20m51s - - - - 1.031 42.2
三原 18h26m13s 15 19h19m46s 19h20m21s 4 19h20m56s - - - - 1.030 69.6
华阴 18h26m11s 14 19h19m15s 19h20m00s 3 19h20m45s - - - - 1.030 89.2
高陵 18h26m19s 15 19h19m49s 19h20m24s 4 19h20m58s - - - - 1.030 69.0
华县 18h26m11s 13 19h19m03s 19h19m49s 3 19h20m35s - - - - 1.030 91.8
渭南 18h26m20s 14 19h19m39s 19h20m18s 4 19h20m57s - - - - 1.030 77.7
临潼 18h26m35s 15 19h20m07s 19h20m36s 4 19h21m04s - - - - 1.030 56.7
蓝田 18h26m54s 14 19h20m38s 19h20m51s 4 19h21m04s - - - - 1.030 25.8
咸阳 18h21m35s 21 19h17m15s 19h17m54s 10 19h18m33s - - - - 1.032 78.1
彬县 25m36s 16 19h19m25s 19g20n03s 5 19h20m41s - - - - 1.031 75.8
富县 18h24m00s 15 19h17m44s 19h18m14s 5 19h18m45s - - - - 1.031 60.7
黄陵 18h24m39s 15 19h18m07s 19h18m51s 4 19h19m35s - - - - 1.031 87.9
礼泉 18h26m27s 15 19h20m33s 19h20m42s 4 19h20m51s - - - - 1.031 17.2
运城 18h21m35s 21 19h17m15s 19h17m54s 10 19h18m33s - - - - 1.032 78.1 山 西
永济 18h21m35s 21 19h17m15s 19h17m54s 10 19h18m33s - - - - 1.032 78.1
芮城 18h21m35s 21 19h17m15s 19h17m54s 10 19h18m33s - - - - 1.032 78.1
河津 18h24m34s 14 19h18m01s 19h18m22s 3 19h18m43s - - - - 1.030 41.5
垣曲 18h24m54s 13 19h18m16s 19h18m25s 3 19h18m34s - - - - 1.030 17.3
闻喜 18h24m50s 13 19h18m08s 19h18m29a 3 19h18m50s 1.030 42.5
三门峡 18h25m47s 13 19h18m37s 19h19m20s 3 19h20m04s - - - - 1.030 87.2 河 南
灵宝 18h26m12s 13 19h19m02s 19h19m48s 3 19h20m34s - - - - 1.030 91.8
洛阳 18h25m43s 12 19h18m24s 19h18m56s 2 19h19m28s - - - - 1.030 63.7
登封 18h26m00s 12 19h18m29s 19h19m01s 1 19h19m34s - - - - 1.030 65.2
洛宁 18h26m04s 13 19h18m42s 19h19m25s 2 19h20m08s - - - - 1.030 86.0
南召 18h27m34s 12 19h19m57s 19h20m36s 1 19h21m14s - - - - 1.029 77.2
平顶山 18h27m01s 11 19h19m08s 19h19m52s 1 19h20m36s - - - - 1.029 88.4
乌鲁
木齐
18h05m38s
36
19h07m38s
24
20h05m01s
14
0.958
呼和
浩特
18h16m15s
16
19h10m25s
6
- - -
-
0.930
西宁
18h22m58s
22
19h19m29s
10
20h12m04s
0
0.986
长春
18h09m43s
8
19h00m37s
-1
- - -
-
0.837
拉萨
18h34m09s
27
19h31m41s
15
20h24m42s
4
0.793
重庆
18h34m30s
14
19h28m13s
3
- - -
-
0.911
昆明
18h42m17s
15
19h35m31s
3
- - -
-
0.806
济南
18h22m08s
10
- - -
-
- - -
-
- -
兰州
18h24m00s
20
19h19m51s
9
- - -
-
0.993
广州
18h42m35s
5
- - -
-
- - -
-
- -
银川
18h20m02s
19
19h15m30s
8
- - -
-
0.990
南昌
18h33m49s
6
- - -
-
- - -
-
- -
贵阳
18h39m08s
12
19h32m00s
1
- - -
-
0.860
南京
18h28m10s
6
- - -
-
- - -
-
- -
太原
18h20m49s
14
19h14m25s
4
- - -
-
0.961
南宁
18h44m41s
9
- - -
-
- - -
-
- -
天津
18h18m19s
11
19h09m48s
1
- - -
-
0.922
上海
18h28m41s
3
- - -
-
- - -
-
- -
西安
18h26m47s
15
19h20m52s
4
- - -
-
1.000
沈阳
18h13m10s
8
- - -
-
- - -
-
- -
郑州
18h25m26s
11
19h18m20s
1
- - -
-
0.9
杭州
18h30m20s
4
- - -
-
- - -
-
- -
北京
18h17m14s
12
19h10m02s
2
- - -
-
0.916
合肥
18h28m59s
7
- - -
-
- - -
-
- -
成都
18h33m01s
17
19h27m37s
5
- - -
-
0.913
长沙
18h35m19s
8
- - -
-
- - -
-
- -
哈尔滨
18h06m41s
8
18h57m26s
0
- - -
-
0.816
海口
18h48m15s
5
- - -
-
- - -
-
- -
石家庄
18h20m25s
12
- - -
-
- - -
-
- -
武汉
18h31m36s
8
- - -
-
- - -
-
- -
香港
18h43m39s
4
- - -
-
- - -
-
- -
福州
18h36m13s
2
- - -
-
- - -
-
- -
澳门
18h44m03s
4
- - -
-
- - -
-
- -
济南
18h22m08s
10
- - -
-
- - -
-
与端午节有关的古诗、对联、故事和习俗
端午节的资料 (一)
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
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荫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
十说是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端午节的资料 (二)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的资料 (三)
[河北端午节风俗]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端午节风俗]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端午节风俗]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浙江]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端午节的资料 (四)
[湖南]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台湾]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
四大古镇是哪四大古镇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 刘禹锡《竞渡曲》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 张耒《和端午》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
——宋 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宋 黄裳《喜迁莺 端午泛湖》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宋 晁补之《永遇乐 端午》
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
——宋 陈与义《临江仙》
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
香芦结黍趁天中。
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
——宋 万俟咏《南歌子 端午》
条脱闲揎系五丝。
——宋 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宋 杨无咎《齐天乐 端午》
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
菖蒲角黍家家节。
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
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
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宋 赵长卿《醉落魄 重午》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宋 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
钗头双荔枝。
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
相思十二时。
——宋 李石《长相思 重午》
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
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宋 高箸《重午怀旧》
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
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
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
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
——宋 卢祖皋《小龙吟 淮西重午》下阕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宋 刘克庄《贺新郎 端午》
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 。
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
——宋 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宋 吴文英《澡兰香 淮安重午》
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
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
梅黄后,林梢更雨。
小池面,啼红怨暮。
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
——宋 吴文英《杏花天 重午》
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
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
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
——宋 黄公绍《潇湘神 端午竞渡棹歌》十首录三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宋 文天祥《端午感兴》三首录二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宋 文天祥《端午》
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
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
——宋 胡仲弓《端午》
端午节诗词选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描写端午节的诗词欣赏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有很多描写端午节的诗词,现精选一些供朋友欣赏:
诗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词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 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 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
宋 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
宋 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
宋 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四大古镇是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
1、佛山镇
佛山镇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也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依据民国军事地图,佛山镇在民国以前仍为广东第二大城市,佛山镇原属南海县,1951年佛山镇恢复市建制,称佛山市,此后依次隶属珠江区、粤中行政区、佛山专区、佛山地区。
2、景德镇
景德镇市,别称瓷都,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省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介于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之间,总面积5256平方千米。
3、汉口镇
汉口是武汉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三镇之一,武汉乃至华中地区的政治、金融、商贸、对外交往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以东方芝加哥之名驰声于海内外。
4、朱仙镇
朱仙镇隶属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位于开封市西南部,距离开封市区22.5公里,镇域总面积70.26平方千米。明清时期与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同为全国四大名镇。
景德镇气候特征
景德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根据1981—2010年最新气象数据,景德镇城区历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雨量1805毫米,有气象记录以来极端最高气温41.8℃(1967年8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10.9℃(1963年1月13日),景德镇春季气候多变,时冷时暖,春夏之交常有冷暖气流交汇于境内,阴雨连绵。
前夏梅雨期间,降雨集中,大、暴雨频繁,5、6、7月份的常年平均降水量有200~350毫米,极易导致洪涝灾害发生,出梅后多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且湿度较高,会使人感到闷热难耐,秋季气温较为温和且雨水少,冬季常受西伯利亚(或蒙古)冷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天气寒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景德镇、百度百科——朱仙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